傾聽更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

 

 

 

每個孩子都曾把爸爸媽媽當作自己的第一位傾聽者,開心的時候,他會圍繞著你,小嘴唧唧喳喳說個不停;沮喪的時候,他希望依偎在你的身邊,告訴你他的心情。但是,這個位置不永遠屬於我們。如果父母不用心地做個好的傾聽者,過不了多久,孩子就會關閉他傾訴的閘門。

 

一、要停:

停下手裡的工作,停止思考的事情,此時,你的全部注意力都應該在對面說話的寶貝身上。

溝通禁忌:

1、一邊聽孩子說話一邊忙著自己的事。

2、到處走動,甚至背對著孩子。

3、想想看,如果你在說話的時候,傾聽者這樣等待你,你是否會有說下去的興趣?

二、要聽:

要瞭解孩子真實的感受,光聽孩子說是不夠的,更重要的是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表情和舉止。

孩子往往不會掩飾自己,他的情緒和感受常常回明明白白地寫在臉上。爸爸媽媽不要放過這個重要的訊息來源。

溝通禁忌:

眼神不要緊盯著孩子的眼睛不放,否則會讓孩子誤以為你在責備他。正確的做法是時不時地和孩子的眼睛對視一下。

三、要看:

傾聽不僅僅指聽孩子說話的內容,還包括孩子的語氣和音調。通常,孩子說話的音調和速度也能表現孩子的情緒。

把孩子說話的語調、語速所傳達的訊息與孩子的表情訊息結合起來,我們對孩子的情緒狀態就能猜測出八九不離十。

溝通禁忌:

1、大而化之。經典話語:「我還以為有什麼大不了的,原來就這麼一點小事呀!」

2、過於急噪。還沒聽幾句,就忙著打斷孩子的話。經典話語:「好啦好啦!我知道啦!」

四、要引:

適時給孩子一些反應,向孩子傳遞「我正在聽」的訊息。僅僅停、看、聽,還不能完全達到有效傾聽的效果。

要確切的知道事情的真相和孩子的真實感受,還需要引導孩子表達。而這種「我正在聽」的信息是對孩子表達的最大鼓勵。

如果孩子能夠直接說出自己的情緒或感受,那麼父母只需要重複孩子的話就可以了。

但是有時候孩子表達不確切、不直接,或者孩子對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都不太清楚,這時就需要父母通過交流來為孩子理解清楚。

這時父母可以用假設性的措辭來表達自己的理解:「你覺得......因為......」比如你生表弟的氣,因為他不按照你們約好的時間來家裡玩。是嗎?

這種交流方式實際上就是幫助孩子整理敘述,體察內心真實感受的過程。

溝通禁忌:

1、肯定的措辭:比如「你一定......,我看是......」這樣的措辭表現出一副「我都知道的樣子」,讓孩子感覺到你在評價他,這樣,孩子就難以自由地、無拘無束地告訴父母自己的真實感受。

2、將孩子所說的話做解釋和推論:比如「你覺得表弟要聽你的話,否則就不想跟他玩了,是吧?」這樣會使孩子認為父母在剖析他,而不是在瞭解他的感受。

當然,接納和傾聽孩子並不代表父母必須完全認同孩子的意見、情緒和行為,而是以輕鬆、感興趣的反應方式來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。只有這樣,孩子遇到問題時才會向你敞開心扉。

所以,從現在起,請對孩子的傾訴願望保持敏感,當孩子向你傾訴時,父母不妨學習傾聽四要訣,更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!

 

 

 

轉載自網路文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筠 & 筠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